一秒变傻逼很难
最近两周,作文版的数据让人欣喜。但留存不太理想。
大家思考着新版功能。确有较大分歧。
一秒钟变傻逼的能力是多么地重要,是多么地值钱。一定程度上每一个新用户,接触一个新产品,主观或客观会把自己放在「傻逼」的状态,如果产品不能让这个「傻逼」在短时间理解或感受到好处,用户就会失去耐性,就会流失,就会骂产品是傻逼。
掌握了这项技能,就能窥探他人的心思。就能模拟「傻逼」见到产品的状态,就能知道如何改进,如何避免。
但似乎,这不是术,不是一两个窍门,不是一两个招式。沉浸于已有的知识结构,沉浸于预设的环境,是人类生存的本能。
相比这种预设的状态,「傻逼」状态可以说是清空状态、归零状态、婴儿状态。
有可能在正常状态和「傻逼」状态中自由切换吗?
非一朝,非一时
可能是
- 观察他人的行为
- 观察那些自己不理解的人的行为
- 观察婴儿的行为
- 共情那些不理解的行为,思考背后的原因
或者是真正的「傻逼」
- 找真正的用户
- 自身事前不深度介入具体的业务逻辑(很多高管体验自家产品的装填)